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中国第一商会的诞生

2023-05-31 04:25:59 296

摘要:中国近代商会:中国第一商会的诞生晚清以来,依据当时官方法律设立的新式中国商人的社会社团,可称为中国近代商会。它有别于商帮、会馆、公所等传统民间商人组织,它具有法人社团的根本属性。一、历史的转折点:1840年1840年,鸦%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...

中国近代商会:中国第一商会的诞生

晚清以来,依据当时官方法律设立的新式中国商人的社会社团,可称为中国近代商会。它有别于商帮、会馆、公所等传统民间商人组织,它具有法人社团的根本属性。

一、历史的转折点:1840年

1840年,鸦%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,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

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陈奎元在《中国史话》的总序中,深情地写到:

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,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,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,从巅峰跌落。1840年Y&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“天#朝上国”的迷梦,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。

Y&片战争之后,西方列强不断掠夺中国的资源、攫取在中国的特权,同时外国资本和商品(主要是Y&片)也汹涌输入中国,引起了中国经济和市场的急剧变化,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。不甘屈辱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、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,反映在经济战线上的侵略和反侵略的中外商务之争,我们可以称之为“商战”,在近代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百年时间里,中外商战可谓不处不在,无时不有,商战也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整个过程。

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从1840年前后开始说起的。

二、从洋行到洋商会

(一)洋行

洋商会设立的基础,是因为有洋行。

所谓洋行(外国洋行),是指外国资本家在当时中国开办的企业,大抵可以算是现代的外资企业之前身。当时的洋行涉及工商、金融、交通等各个方面,但主要以贸易为主。

鸦&片战争以前,在广州有150家洋行。鸦&片战争之后,洋行迅速发展,全国各通商口岸都出现洋行。1872年全国出现343家洋行,1893年又增加到580家洋行。

这些洋行的资本不大,大多为本国资本家的代理人。除了推销商品、掠夺原料以外,主要经营鸦&片牟取暴利。

到1892年,全国洋行数目增加到579家。仅在上海一地,在1876年到1884年,洋行数目就由160家增加到245家。平均每年增加10家以上。

从1895年到1905年这十年中,列强在中国开辟的通商口岸从34个增加到50个,各国商人在华设立的从事商业贸易的洋行,从603家激增到1693家。

(二)英国在广州设立的洋商会

英国是最先在中国设立商会的国家。

1834年8月,在广州的英国商人成立了英商商会(英国商会),其目的(任务)是积极配合英国政府的侵华行为,力图在英国政府强制打开中国门户之时,确保与英国政府一致行动,以集体合谋共进的方式对中国的经济进行扩张。

1836年,进一步在广州成立了洋商总会。其成员不仅包括了英国商人企业,也包括全部外国商人企业。

(三)上海洋商会

1843年底,洋商便在上海开设了11家洋行。此后,随着中外贸易关系的位移,上海迅速取代广州的传统地位,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,上海的洋行数亦呈现出激增之势。

1847年时,“英租界内已开设24家外国商行(其中3 家是美国的),还建起5家商店铺,1家旅馆和俱乐部”。

1847年,各国商人在上海联合组成了上海洋商总会。

1856年第二次鸦&片战争爆发,到1860年结束。战争失败的后果之一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。

1857年,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,待开发的中国市场变成了西方资本家的救命稻草,加剧了中国的殖民化进程。

1864年,英国商人在上海成立总商会。(1847年成立的上海洋商总商会,是各国商人联合共同成立。1864年,是英国商人成立的总商会。)

1864年,德国人也在上海成立德国商会。

(四)香港洋商会

1861年,在香港的60家洋行,在英国驻华公使的直接支持下,成立了香港洋商总商会(香港洋商总会),也就是现在的香港总商会的前身。

(五)天津洋商会

1887年,在天津的外国商人成立天津洋商总商会(天津洋商总会)。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它是天津外国商人成立的唯一组织。

1894年,中日甲午战争爆发。甲午战争前,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英法俄美。甲午战争之后,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,得到了大量赔款,而且取得了在中国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的权利。各帝国主义又以各种借口,压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新的不平等条约,中国从此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。

1900年,八国联军侵华。

据统计,到1904年中国本土商会产生之前,外商已经分别在广州、上海、香港、天津设立了洋人商会。

到1923年,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洋商会约61个。

历史学者虞和平在《商会史话》一书中说:

如果说列强驻华使节是其对华商战的最高指挥官,那么各洋商商会就是其对华商战的参谋部,它们一方面给各国驻华使节出谋划策,一方面组织各国商人开展对华商战。

三、郑观应:“商战”之论

“商战”一词的提出,史学界认为最早见于1862年曾国藩致湖南巡抚毛鸿宾的一封信函:

至秦用商鞅以耕战二字为国,法令如毛,国祚不永,今之西洋以商战二字为国,法令更密于牛毛,断无能久之理。

在此曾国藩提到了“耕战”、“商战”之论。

1878年,湖广道御使李璠引曾国藩成说,并加以阐发,提出“以商敌商”的对策。

1879年,曾入曾国藩幕府的薛福成对商战思想作了进一步的申论:

昔商君之论富强也,以耕战为务。而西人之谋富强也,以工商为先。耕战植其基,而商扩其用也。然论西人致富之术,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,则工又为其基,而商为其用。

商战之论一经兴起,即在士商中引起共鸣,成为共识。

光绪二十一年(1895),著名思想家郑观应提出“商战”的口号。郑氏在《盛世危言》就有论述 “商战”的专篇。

兵战之日短,商战之日长。兵战之亡速而有形,譬如风吹灯灭。商战之亡缓而无形,譬如油尽灯灭。有形者易备,无形者难防。而人反畏兵战而不畏商战。吾知二十世纪因商战之败而亡国者,必较兵战为尤胜。(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商战上》)

郑观应接着说,西方各国每个都市都设有商会,日本于明治维新后,各处设立商务局(即商会),如有洋商买卖不公,即告知商务局,集众联盟,不与交易,因而商业大振。因此郑观应认为,日本“弹丸小国,正未可谓应变无人,我何不反经为权,转而相师,用因为革,舍短为长。以我之地大物博、人多财广,驾而上之犹反手耳。”。

在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(2021年),中国的GDP达到了17.7万亿美元,日本的GDP为4.9万亿美元(2021年数据)确实是“驾而上之”。只是成功来得比想象中要晚了一些。

当时的郑观应,是一位新兴的商人,他的一些维新思想,其声音是很微弱的,但他为康有为、梁启超等人的全面变法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历史依据,可以说郑观应的这种思想是很有社会价值的。

四、在民族危难中产生的商会

1895年,著名思想家和维新变法改革者康有为(1858-1927)等力图变法,上奏朝廷设立商会。他在《上清帝第二书》(即《公车上书》)中留下了被后人一再征引的名言:

商会者何?一人之识未周,不若合众议;一人之力有限,不若合公股。固有大会、大公司。国家助之,力量易厚,商务可远及四洲。

1896年,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专门写了《论商会议》一文,详细论述了设立商会的必要性和组建方式及其职能。

同年,清政府总&理衙门提交的《奏复请讲求商务折》中,明确表示赞同在沿海各省会和通商大埠设立商务局。

1898年6月,力行新政的光绪皇帝发出了第一道筹办商务局的谕旨。7月和8月两次传旨刘坤一、张之洞等各省大吏抓紧建立商务局。

1898年,张之洞率先在汉口设立商务局,以候补道王秉恩、程仪洛总&理其事,并选举通晓时务之商人数名为总董,此即后来汉口商务公所、汉口商务总会的前身。

1899年创办《湖北商务报》,1902年开办商务学堂和汉口商务公所。

1899年(光绪二十五年),出现了第一个民间拟定的商会章程《拟中国建立商业总会章程》。内中声称,以讲求中外商学商务,以振兴中国全国商务为宗旨。这大概是中国人制定的第一个商会章程。

1900年(光绪二十六年)八国联军侵华,列强对华的军事和政#治侵略目的已经基本达到,中国的门户已经被完全打开。列强侵华的重点开始从军事和政&治方面转向了经济方面。列强不仅进一步扩大对华商品倾销,而且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权利,使得中外商战更趋激烈。

1901年(光绪二十七年),清王朝经历了八国联军的严重打击,又负上了4.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,陷入了内政、外交、财政、经济的全面困境。为了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,开始被迫实行新政,提出了振兴实业的政策,从而使商会在民族危难中得以产生。这也就回答了商会产生的根源问题,商会不是在制度设计中产生的。

五、上海商业会议公所:中国第一商会的前身

上海最早的商会组织,是1902年成立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。

1900年,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被委任为会办驻沪商务大臣,所拟的“谢恩折”奏陈朝廷:

广商学以植其材,联商会以通其气,定专律以维商事,兴农工以浚商源,效法西欧,振起商战。

1901年9月,盛宣怀和吕海寰一道向朝廷上奏设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。

1902年(光绪二十八年),清政府委派吕海寰、盛宣怀和英国、美国、日本、葡萄牙等国代表,在上海进行修订商约谈判,中国商会诞生的契机终于到来。

在上海与英美等国谈判修订商约期间,中方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,这不仅是由于清政府处于战败国地位,且洋人依靠了上海洋商会的支持,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经济要求,一开始就在谈判中占据了优势地位。

而华商方面,虽有各行帮公所和会馆,但这些组织互分畛域、涣散不群,与洋商交易,恒不能敌。令盛宣怀等谈判代表深感孤立无援,难以措手。正是陷于这一谈判的窘境,再次深切提出要创设商会。

在获得朝廷批准之后,他致函上海江海关道袁树勋会同上海通商银行总董、绅商领袖严信厚提出方案。从速举办。严信厚邀请同乡周金箴一起筹办。

1902年2月22日(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十五),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正式开办(正式成立)。

到会各帮董事70余人作为公所会员,议定六条章程,送吕海寰、盛宣怀审核批准,同时公举严信厚为总#理。

公所设于上海南京路五昌里。订立简明章程6条,其内容是明宗旨、通上下、联群情、陈利弊、定规则、追逋负。会后,盛宣怀颁给“上海商业会议公所”木质关防。

1902年2月24日,上海商业会议公所集众会议进口商税事宜。

1902年6月22日(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七日),各业董事聚议,公举副总#理、议员和其他办事议董,并禀报盛宣怀。

9月2日到10月1日,由盛宣怀会同督办商务大臣张之洞,向清政府奏请设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,并得到批准。

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了领导机构。领导机构分为权力机构和办事机构。

权力机构是沿袭官办商局、商所的组织模式,由5名总董组成。

办事机构是以总#理、副总#理为核心及13名议员组成。

议董分为理事议董、书&记议董、会计议董、庶务议董、交涉调查议董。

理事议董10人,周一至周五每天2人轮值,到会所处理会务。

书%记议董(常驻会所)2人,会计议董1人,庶务议董2人,交涉调查议董13人。

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共有会员75人,会员分为行业代表和企业代表两部分。由各会馆公所或行业推举1-2名本所本业的董事作为代表,这些代表占会员中的绝大多数。

此外,一些大的企业经理代表本企业入会。

会员涉及20多个行业或企业。会员不限定名额,遇事参与会议,但无决策权。

会员中浙江籍占主要比例,其中以宁波府属各县的商人居多数,其次是广东、福建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山西、四川等帮商人。

这是中国近代商会的雏形。

作家寒川子写的长篇小说《第一商会》,认为“第一商会”是1902年成立的上海市总商会。其实在1902年的时候,它的名字叫上海商业会议公所,直到两年之后的1904年,才正式更名为上海商务总会。

到了1912年2月,上海商务总会和新成立的上海商务公所合并,改组成立上海总商会。

所以,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是“中国第一商会”(上海商务总会)的前身或雏形,则是更为准确一些。

六、上海商务总会:中国第一商会

上海商务总会是1904年6月(新历)由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改组而成立的。

1903年(光绪二十九年)8月,清政府正式谕令设立商部,商部是统辖工商实业的最高管理机构。

商部首任尚书是爱新觉罗·载振、左侍郎为伍廷芳、右侍郎为陈壁。主持商部事务的有唐文治、王清穆、杨士琦、张振勋等官员和绅商。

1903年,商部颁布了《商会简明章程》。第一条第一款就提及要在各省各埠设立商会。

本部以保护商业,开通商情,为一定之宗旨。惟商民散处各省,风尚不同,情形互异,本部势难周知其隐,钜细靡遣,自应提纲挈领,以总其成,至分条系目,则在各省各埠设立商会,以为众商之脉络也。

1904年1月,清政府商部奏设商会。商部奏准朝廷颁布《奏定商会简明章程》,正式向全国商人发出了建立商会的号召。

这部章程,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商会组织法规。

其第一条第二款规定:

凡各省各埠如前,经各行众商公立有商业公所及商务公会等名目者,应即遵照现定部章,一律(一体)改为商会,以归划(画)一。

按照这一规定,成立两年又四个月(1902.2--1904.6)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于光绪三十年五月十二日(1904年6月)“奏明发给关防”,成立上海商务总会。

浙商候选道严信厚续任总#理,粤商浙江侯补道徐润任协理,周金箴为坐办。会址设在美租界虹口爱而近路二层楼内。

后曾铸(曾少卿)、李厚祐(李云书)、周金箴、陈作霖(陈润夫)先后任总#理。

历任上海商务总会总#理情况

届次

任期

总&理

籍贯

行业

职衔

光绪三十年(1904)

严信厚

宁波慈溪

钱业

花翎二品顶戴直隶待用道

光绪三十一年(1905)

曾 铸

厦门同安

海味品

花翎二品封典候选道

光绪三十二年(1906)

李厚祐

宁波镇海

轮船、垦务

四品分部郎中

光绪三十三年(1907)

周金箴

宁波慈溪

棉纱业

花翎二品顶戴江苏试用道

宣统元年(1909)

宣统二年(1910)

宣统三年(1911)

陈作霖

江西清江

汇业

花翎二品衔侯选道

商务总会总%理是商会的最高领导。协理为次高领导。通常总%理、协理各一名。

在上海商务总会成立后,天津、山东、河南、山西、福建、湖南6省市的原有商业会议公所都在这一年改组为商会。

全国另有22个新商会产生。

1905年,上海商务总会积极倡导抵制美货,经历的1905年的反美爱国运动洗礼之后,其在全国商界的地位更加坚实。

迄1908年止,全国范围内相继成立的商会达到350所,其中设立于省城或通商巨埠的商务总会有45所,设于县城或乡镇的商务分会有305所。此外在一些地区的商务分会之下设有商务分所。海外各埠也先后成立了一大批中华商务总会。

如何把分布在全国(全球)各地不同层次的商会联合起来,上海商务总会在其中就是扮演了主要发起者的角色,1909年初,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华商联合会,创办了《华商联合报》。

上海商务总会在很多活动中不断赢得声誉,被渐渐确认为中国第一商会。

七、上海总商会

1911年10月10日,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,这一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,各省纷纷揭旗起义,宣布独立。1911年11月,上海光复。

上海光复后,民气高涨,上海工商界中一批倾向民主共和的人对于上海商务总会反应迟钝、行动不力感到不满。1911年11月见,上海南、北市商界在一批江浙绅商的发起下,决定设立上海商务公所,以便代替上海商务总会,公举朱葆三为会长,林莲荪、贝润生为副会长,以及董事若干人。

于是在一个短暂的时期内(1911年12月-1912年2月),上海同时存在两个全市性的商会组织,新组建的上海商务公所以“维新”商会为标榜,博得“革命商会”的美称。

同时,以陈润夫为总&理的上海商务总会并没有被军政府否定,也没有自行解散。上海商务总会在上海乃至全国工商界都还存在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力,它是一个法定的社团组织,并没有被明文废除,所以在其废存问题上还是存在着不同的意见。

经过长达两个月的争论,终于在1912年2月27日达成协议,公定名称为上海总商会,选举周晋镳为总&理。上海总商会的正式成立,结束了清末十年间以上海商务总会命名的历史。

据1912年5月初的统计,新成立的上海总商会合帮入会的会员100人,不合帮入会的会员89人,此外有个人会友14人,特别会友15人。会员人数较商务总会时约增加四倍。

同年3月12日,上海总商会发表宣言,提出发展商业四端。设立商业藏书所、商品陈列所、商务调查所、商界研究所。

1916年,根据北洋政府商会法,改总&理制为会长制,议董称会董,朱葆三任会长。总商会历届会长朱葆三、聂云台、宋汉章、虞洽卿、傅筱庵。

民国4年(1915),上海总商会迁至北苏州河路470号,占地3300平方米。

上海总商会的迁来,让此地生机勃勃。在这里,上海总商会先后创造了许多第一。

例如,第一家商业图书馆、第一部商法草案、第一份《总商会》月报、第一个商务公断处,中国第一代工商业企业家也在这里孕育诞生。

时间到2018年6月,坐落于北苏州河路470号的上海总商会旧址的修复了,改为商用酒店,保留了牌匾和大部分的原貌。

后人常称上海总商会(包括此前是上海商务总会)为“中国第一商会”,既指其设立时间为全国第一,也指其势力和影响为全国之最。

其诞生不久即以“伸国权而保商利”相号召,倡导并发起全国规模的抵制美货运动,由此产生了重要影响,这是赢得了“中国第一商会”的美誉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附录:

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

总董、议员、议董名录

总 理:

严信厚

副 总 理 (2人):

周金箴 毛祖模

总 董(5人):

严信厚 唐荣俊(唐杰臣) 梁钰堂 陈作霖(陈润夫)

朱佩珍(朱葆三)

议员(13人):

施则敬(施子英)朱葆三 谢纶辉 陈作霖(陈润夫) 梁钰堂 袁泳笙 苏德镳 唐荣俊(唐杰臣) 王眉伯 袁子壮 李云书(李厚祐) 汪汉溪 张美翊(张让三)

议董(28人):

郁怀智(郁屏翰) 劳敬修 印锡章 林莲荪 杨信之(杨兆鳌)叶鸿英 夏瑞芳(夏粹芳) 朱衡斋 朱吟江 胡稑芗 陈子琴 沈联芳 叶明斋 祝兰舫 周舜卿(周廷弼) 朱葆三 陈润夫 苏本炎(苏筠尚) 王子展 顾馨一 丁钦斋 沈懋昭(沈缦云) 唐元湛(唐露园) 庞元济(庞莱臣) 施善畦(施兆祥) 洪念祖 张乐君(张嘉年) 傅筱庵

主要参考文献:(此处略去200字)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( 微信:bisheco )删除!

相关推荐

友情链接
币圈社群欧易官网